清恪在公吕岱
个人简介
吕岱,字定公,东汉广陵郡海陵县(江苏扬州)人,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。后为避中原之乱而南渡,投效孙权帐下,成为东吴立国开疆的元勋。在东吴历官吴郡郡丞、余姚县县令、昭信中郎将、交州刺史、广州刺史、番禺侯等。
为官清廉
交州包括今天越南北部、中部和中国广西的部分地区。东汉交州治番禺,即今广州,辖今两广及越南北部。东吴将交州一分为二 ,即交州和广州,广州治番禺,交州治龙编(在今越南河内东),交州辖今越南北部和两广的雷州半岛和钦州地区。
无论是原来的大交州或分为两部分的小交州,范围都比现在几个省还要大。要是说交州最大的官,家人吃不饱饭,恐怕世人难以相信,但据史书记载,这却是千真万确的事。当时吕岱协助吴国打下交州的天下,当了交州的父母官交州刺史。当他正带领交州百姓争取丰衣足食时,他却拿不出余钱来养家。吕刺史已在交州当了十二年官,妻子儿女年年都陷入饥饿困乏的境地。东吴国君孙权获悉后叹息不已,责备群臣说:“吕岱远在边地为国效力,他家里生活困难,而我却不能及时知道。诸位作为我的股肱耳目,你们的责任在哪?”于是加倍赏赐吕岱家属钱米布绢,并规定每年按例供应。
一位封疆大吏的家属,生活竟拮据到吃不饱饭,这样的事,古今中外都是罕见的吧。由此可见吕岱为官是多么清廉。
谦恭谨慎
吕岱一生,镇岭南,抚山越,战长沙,守武昌,一心王事,公而忘私。在东吴的所有立国功臣中,他的功劳和贡献应该是名列前茅的。如此德高望重的人,却能不居功自傲,将谦恭谨慎的美德保持终生,实在难能可贵。
吕岱平定廖式的叛乱凯旋后,与陆逊一起驻守武昌。这时,吕岱年已八十,陆逊仅是三十多岁的后起之秀。吕岱却能待之以礼,谦让为先,勤于职守,从不以老压人,两人精诚合作,保持了一方稳定。
知人善用
吕岱还是一个知人善用,喜欢听别人批评的人。吕岱有一位名叫徐原的好友,徐原有才能,有理想,吕岱很赏识他的才华,认为他是个有用之才,便极力向朝廷推荐。徐原后来官至侍御史。徐原为人光明磊落,胸怀坦荡,称得上是吕岱的诤友。吕岱有了过错, 徐原并不会因为吕岱举荐了自己而有所袒护,总会毫不客气地指出吕岱的缺点,甚至当众评论吕岱的过失;还常常当着众人的面和吕岱争论问题,使吕岱下不了台。吕岱深知徐原为人坦荡,自始至终都十分敬重他。当有人偷偷地告诉他徐原又在批评他时,吕岱非但没有丝毫恼怒,反而真诚地说:“徐原能这样,正是我敬重他的原因啊!”徐原去世时,吕岱哭得非常伤心,他痛心地说:“徐原是我的诤友,他走了,以后还会有谁指出我的过错呢?”
省烦从简
吕岱是吴太平元年(25)逝世的,享年九十六岁。在弥留之际,他不忘留下遗言,要求家里人用不上漆的棺木装殓他,给他穿戴粗布头巾、麻布单衣,葬礼的仪式务必从简。儿子吕凯遵照他的遗嘱,将父亲吕岱葬于高阳荡(今江苏如皋县林梓镇北)。